考你一道小学数学题:有3个盘子,每盘8个水果,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?
我想应该不会有人会回答出除24以外的数字吧,那么好,接下来请试着写出这道题的具体列式过程吧,如果你写的是“3×8=24”,那么恭喜你,成功喜提红叉一枚,因为这道题正确写法应该是“8×3=24”才对。
此时你可能会吐槽,“这结果不都一样的吗,有必要搞顺序这种东西吗?”,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,毕竟那帮带小孩的家长们也是这么想的,而如果你要个解释,老师们会告诉你在写乘法算式时,一定得遵循每份数×分数=总数的规则,因为新教材就是这么规定的。
没错,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二年级数学题,不仅成功登上了微博热搜,还作为一个绝佳的话题被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。
虽然聊天记录里那位老师的回应没什么大毛病,在实际的乘法运算中每个数确实都代表着不一样的含义,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小时候考试那阵,印象里好像也确实没有遇到过因写错顺序而被判错的情况。
当然我们这种远离学校的其实都还好,真要说头大的还得是学生和家长,很多在数值结果上理所应当的等式在新教材的硬性要求下,都会被认定成是错误的,比如下面这种加法改乘法的算式题,家长就对7+7+7就只能写成7×3这一问题感到不满。
而网友这边,意见自然也是得不到统一,有人觉得争论顺序对小学生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,毕竟这又不是大学的矩阵运算,乘法都是满足交换律的,过早地强调顺序反而会给孩子增添心理负担。
有人觉得数学就应该注重严谨而不是在玩文字游戏,与其强调算数顺序,倒不如让孩子们理解单位的重要性,比如你去买东西,3份5斤的肉和5份3斤的肉,两者虽然在总重量上一样的,但是在实际的交易中承载的意义却是不同的。
针对这第二类看法,想必很多游戏玩家一定都深有体会,尤其是卡牌游戏这种类型,数值的精确运算就显得尤为重要,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经典元素,《炉石传说》里的“圣盾”,它的效果是可以无视掉随从第一次受到的伤害,咱们可以结合开局那个问题来做个假设,假如有一张法术牌,它的效果是对一个随从造成8次3点伤害,那么这张牌就可以解掉下面这个随从,但如果把这张牌改成造成3次8点伤害,反而就解不掉了,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攻击频率在卡牌游戏中的重要性。
同样的场景放在《杀戮尖塔》中,立马就能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实战案例。
这款游戏采用的就是伤害在前,攻击次数在后的计数方式,如果你有钨合金棍这个遗物,那么按照8×3的攻击方式来算,你将受到(8-1)×3=21点伤害;但要是按3×8来,结果就变成(3-1)×8=16点,两者之间可是差了5点血量呢!
当然如果你要是持有无实体、缓冲之类的buff,那么这两种攻击方式造成的伤害就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说白了,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,数学终究不是语文,它的思维逻辑不应该被各种所谓的规则给限制住,教育需要严谨这确实不假,但也不能忽视实际教学的意义,这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想要表达的观点。
我觉得这虽然算不上什么特别大的事情,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走到教书育人的那一步,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