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丝瓜汤哪里老了?这可太棒了!
对不起,串台了。
最近刷到一个梗,一个各种意义上都让我非常不适的梗,这个梗就是“丝瓜汤”
这个梗出自网络博主:“累渠_”,这是....应该算是个整活抽象区的吧,毕竟我没有从他的视频中看出有什么主题,属于想一出整一出的那种。
而最近他一条关于丝瓜汤题材的视频火了。
不过这条视频能火,并不是教你怎么做“丝瓜汤”,而是用丝瓜汤这个物品,来讽刺大多数人在家庭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一种事,那就是:“这都是为你好。”
这位博主这个视频,就用“丝瓜汤”这个再常见不过的食物,作为锚点,非常形象的描绘了这个场景。
首先是家庭中的妈妈问儿子:“要不要喝丝瓜汤?”
儿子回答:“不要。”
然后,我想经历过的都知道,绝对不会是你妈说一句:“哦,那算了”为结束,反而会迎来一大串的反问:“为什么不喝?丝瓜汤很补的”云云。
当你再次拒绝后,这事也不会就这么结束,老妈就像个NPC一样继续推进剧情,就比如:“最近丝瓜很便宜,人夏天就应该多吃丝瓜.....”
总之,一定会烦到你不行,当你实在忍不住大吼的时候,就会触发强制剧情:“你看你这样,一定是肝火旺,多喝点丝瓜汤就好了。”
最后,你一定会得到一碗丝瓜汤,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:1被迫喝掉。2.不喝,重复以上过程,然后再喝掉.....
老猫先说下为啥会应激的心理不适,因为这种场景我真的遇到过。当然并不是被迫喝“丝瓜汤”,这里的丝瓜汤其实是个代指,这里完全可以是其他什么食物,在我这里应该是“西葫芦”
被迫喝的难受点在哪呢?因为父母甚至亲戚长辈,完全是站在一种道德制高点上来对你居高临下的命令。因为你要真论起来,说是真为你好也没错,毕竟“丝瓜汤”确实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食物,让你喝也没啥原则性错误。如果这里的不是丝瓜汤,而是一种毒药砒霜,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,要真这样那还好了。
而家长真的认为喝这个会对你身体好吗?其实也不是,因为这玩意又不是什么药,或者什么大补品,多喝少喝一顿对身体的影响约等于0。而家长之所以会三番五次的“半强迫”你喝,本质上还是彰显自己作为“家长的权威”
这让我想起《叛逆的鲁鲁修》里的一句话:“强加的善意与恶意无异。”当然,这么说可能有点过,但大体是那个意思。父母总是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,来做出判断,然后再强迫孩子服从,最后再摆出一副“我为你好”的姿态。
就比如知乎上曾经有个很火的问题是这么问的“孩子就算饿死也不吃韭菜馅饺子,怎么办?”这个问题有4512万浏览,1048条评论。
而几乎所有高赞回答都在表达一个核心思想,那就是:“现在中国不缺吃不缺穿,孩子不喜欢吃你就给他吃点别的呗,家里是买不起别的了吗?”
老猫小时候也有差不多的经历,当我不喜欢吃某个食物的时候,我爸都会给我来一句:“你要生在早些时候,这不吃,那不吃,早就饿死了!”然后这时候我都会默默下楼,然后去买鸡架骨吃.....
我总结了下,“丝瓜汤”就像家长的万能神药一般,背后彰显着他们作为父母的“权威与尊严”。其实还有种“反面丝瓜汤”那就是“玩手机玩的,玩游戏玩的”,这种是父母的甩锅工具,反正不可能是我教育的问题。
其实“丝瓜汤”也有种甩锅的意味,就比如如果那天让你喝,你没喝,晚上恰巧肚子疼的话,那肯定就会是:“让你不喝丝瓜汤,去吃那些乱七八糟的,肚子疼了吧!”
总之,这个梗还是挺好的,没搞什么谐音,也没强行关联,最主要的是,其实你不管说什么,你都可以用:“喝点丝瓜汤吧”回怼回去。
除非对面get不到这个梗,但是真的存在这种人吗?如果真有的话,那好羡慕他们呀。
哦对,有人说“丝瓜汤”是今年最好的梗,我觉得名过其实,最好的梗还得是年初的“我老爸得了MVP”——虽然小明剑魔塌房了就是。